發布時間:2018-12-03 作者: 瀏覽次數:次
當代兵團 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

2018年7月26日,塔里木大學舉行2018屆優秀畢業生赴南疆兵團基層“三支一扶”出征儀式。趙雙喜
■本刊記者 姜蒙 范志俊
10月21日,當東方第一縷晨曦灑向塔里木河,深秋的阿拉爾市披上了一層金黃,胡楊從沉睡中醒來,不遠處的塔里木大學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這是塔里木大學嶄新而平凡一天,卻也因為一批客人的到來顯得不那么平凡。這一天,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來到塔里木大學,幫助這所剛剛走過60年歲月的高校把脈號診。
“審核評估,是對塔里木大學教育教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和綜合研判,更是系統梳理學校發展成就、總結辦學經驗、查找存在問題、促進學校發展建設的一次難得的機遇。我們要以此次審核評估為契機,大力培養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新時代戍邊人,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塔里木大學黨委書記趙光輝說。
一所大學,尤其是一所立足于南疆的大學,應該培養什么人?塔里木大學建校以來一直都在回答這道問題。60年初心不改,塔大培養了一批批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有用人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塔里木大學不斷立足新疆實際,圍繞南疆特色,以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為導向,調整優化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
愛國愛疆,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導向
“這里的學習生活環境都很好,超乎我來之前的想象,學校對我們專業很重視,老師也非常認真負責,我有信心學好專業。”10月24日,塔里木大學醫學院湖北籍學生程詩宇說。
2018年秋季,塔里木大學迎來了首批來自全國各地的110名醫學專業新生。未來,他們中的很多人將扎根南疆基層醫院,改善當地的醫療條件。
從發現問題、提出設想,到建設醫學院,再到完成首屆招生,塔里木大學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
“2015年,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缺醫少藥、因病返貧現象是南疆群眾脫貧致富的瓶頸。南疆地區條件艱苦,很難招來大批高質量的醫療人才。怎么辦?塔里木大學得擔起這個責任。”塔里木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傳輝說,“塔里木大學建校60年來,目光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南疆。服務好南疆,始終是學校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圍繞南疆對人才的需求,塔里木大學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在鞏固提高園藝、作物、畜牧、獸醫、生物等傳統優勢專業的基礎上,新增設施農業、紡織工程、化學化工、食品科學、物聯網工程、園林、學前教育、水利水電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網絡與新媒體等本科專業,穩步擴大辦學規模。
開設“棉花實驗班”“農經實驗班”,實施“部(院)校共建”相關專業,新增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項目1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啟動建設特色品牌專業10個、重點課程1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廣泛開展大學生“三下鄉”“實習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6萬余人次深入基層實踐鍛煉……塔里木大學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應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緊貼南疆實際,并根據南疆產業升級需要不斷進行調整。
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70%集中在南疆地區。塔里木大學棉花科學學院采用分段式聯合培養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和實踐能力,2017屆畢業生95.7%留在了新疆,成為棉花產業一線的骨干力量。
“塔里木大學始終秉持的辦學目標是:為新疆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類人才,培育學生艱苦奮斗、扎根邊疆、自強不息、甘于奉獻的胡楊精神。60年來,塔大有6萬多名畢業生,其中85%在新疆就業,68.5%根植南疆,內地生源52%以上留疆工作。”張傳輝說。
勇于擔當,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在兵團,我實現了自身價值和人生夢想。”10月26日,談及自己在塔里木大學求學以及畢業后扎根兵團基層工作的經歷,馮豹感慨不已。
2006年,馮豹從山東來到塔里木大學攻讀果樹學碩士學位。在廣袤的田野中、在設施農業的前沿陣地,馮豹深深感到,基層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是實現自身價值和人生夢想的沃土,在那里能充分發揮自己所長。200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他毅然選擇留在阿拉爾市,進入一師十團苗木中心工作,擔任技術員。
工作中,馮豹將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經過幾年的歷練,他于2013年被十團黨委任命為苗木中心主任。重任在肩,馮豹和苗木中心科研團隊共同努力、攻堅克難,突破蝴蝶蘭大規模生產的技術屏障,培育出草莓組培苗并移栽馴化成功,累計引進各類果樹品種370余個。
此外,馮豹帶領科研團隊建成了南疆最大的植物組培快繁技術研發中心、南疆第一個果樹綜合種植資源圃、南果北種園及無土栽培園……馮豹的專業技能在苗木中心這個平臺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3年,馮豹還牽頭成立了阿拉爾市藍灣新景苗木花卉科技有限公司、阿拉爾市印象藍泊灣生態觀光園及設施園藝公司,主要經營苗木花卉及綠化工程養護、生態觀光園的建立及管理等業務。當年,這兩家公司就實現經濟效益165萬元,為團場職工群眾增收40多萬元。
像馮豹一樣,建校以來有4萬多名塔里木大學培養出的各類優秀人才奮斗在南疆地區。“用人單位普遍評價這些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塔里木大學教務處處長石長青說。在新疆、在兵團,大批塔里木大學畢業生成為行業骨干。在南疆有些師團,連級及以上干部50%畢業于塔里木大學。
甘于奉獻,為興疆固邊服務
“防滲渠修好后,將極大改善我們村的灌溉條件,大家伙兒再加把勁,保質保量地完成……”10月25日,在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塔什巴格村的一條在建水渠旁,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阿里木江·牙生在察看即將完工的防滲渠時叮囑道。
2009年,從塔里木大學畢業后,阿里木江·牙生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阿克蘇地區工作,在距阿克蘇市40公里的阿依庫勒鎮塔什巴格村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擔任技術員。“我還沒上大學的時候,看到父母和鄉親們因為不懂現代農業技術,每天辛苦勞作卻很難增收致富,讓我萌生了學習先進農業知識的想法。”阿里木江·牙生說。
大學期間,阿里木江·牙生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家鄉后,他牢記塔里木大學“自強不息,求真務實”的校訓,一頭扎進基層,白天走訪入戶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晚上查閱資料、分析數據,很快成為村里的業務骨干。由于表現突出,2013年時,阿里木江·牙生還被選派到對口支援阿克蘇市的浙江省杭州市學習了2年。
學習大大開闊了阿里木江·牙生的眼界。學成歸來,他從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員成長為村委會副主任。在阿里木江·牙生的微信里,一個由183人組成的微信群非常熱鬧,他們都是阿里木江·牙生來到塔什巴格村后積極動員外出務工的村民。為了解企業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情況,阿里木江·牙生四處奔走與用工企業聯系,100多名村民在他的幫助下脫了貧。
去年11月,阿里木江·牙生當選為塔什巴格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阿里木江·牙生說:“在塔里木大學,我不僅學到了專業技術知識,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到了扎根邊疆、服務邊疆、服務基層的精神。這種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像阿里木江·牙生一樣的塔大學子是在胡楊精神感召下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生動寫照。
“塔里木大學在60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南泥灣優良傳統和抗大精神,形成了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勵志圖強的優良校風,確立了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做塔里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建綜合性大學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續的振興發展之路。”趙光輝說。

2018年7月26日,塔里木大學2018屆優秀畢業生赴南疆兵團基層“三支一扶”出征儀式舉行。/趙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