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新疆晨報 2018-12-27 20:31:58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
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
有一所“沙漠學府”

(趙雙喜攝)
它誕生于
我國屯墾戍邊事業之初
以維穩戍邊為根
以兵團精神、胡楊精神為魂
譜寫了一個甲子的輝煌奇跡
它的名字叫
塔里木大學


塔里木大學校園航拍畫面截圖
今年是它60華誕

60年,一個甲子的擔當和奉獻。
60年,幾代師生的光榮與夢想。
留下來!留在新疆!60年,塔里木大學走出了6萬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當中85%留在新疆,68.5%扎根在了南疆。
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讓這所位于沙漠邊緣的學府,能夠吸引萬千學子扎根南疆?塔里木大學退休教授閆春雨說:“我們在這兒扎根60年,一直按黨的教育方針辦學,任憑風吹雨打,就像胡楊一樣頑強!”
60年過去了,這座被譽為“今日抗大”的兵團高校,這所被稱為離沙漠最近、條件最艱苦的大學,如今“長”成了啥樣?
一起來看一哈

塔里木大學的“前世今生”
60年前的仲夏,一隊輕騎在蜿蜒的塔里木河畔揚鞭飛馳。奔上一座沙山,為首的將軍揮動馬鞭一指:“這里,就在這里給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學!”這位將軍就是王震,時任農墾部長。
1958年10月15日,塔里木河農業大學宣告成立。

1960年3月21日,王震到學校視察。

1964年5月4日,王震給師生作報告 。

1964年,王震與師生合影。

1964年,王震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塔里木大學校園里佇立著王震將軍的雕像
1960年,塔里木河農業大學更名為塔里木農墾大學并開始本科教育。在學校發展的困難時期,王震將軍多次來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親自題寫校名并長期擔任名譽校長。

王震和學生在一起
學校在建校之初,只有19名教師,500多名學生,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物質條件極度匱乏。師生們發揚“南泥灣”精神和“抗大”作風,天當房,地當床,田野當課堂;手拿筆,肩抗鋤,大地寫文章;他們憑著一雙手和扁擔、筐子、坎土鏝,在萬古荒原上開荒造田,治沙治堿,伐木脫坯,邊學習邊勞動建校。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1965年,老師、同學們自己動手建校舍。
沒有校舍,自己蓋;沒有糧食,自己種;沒有教具,自己做。他們住的是地窩子,睡的是紅柳床,黑板掛在樹干上,講義放在膝頭上。艱苦條件下,飽滿樂觀的情緒充實著師生們的精神世界,點燃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才智和夢想。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1964年,學生進行氣象觀察。

地頭測量課,胡楊樹下的課堂。

田間實習

1965年,學校自制粉筆。
1965年8月2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發揚“抗大”、“南泥灣”革命精神 堅持實行半農半讀的教育制度》

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今日“抗大”——記塔里木墾區新型的農墾大學》,對學校在創辦過程中,堅持艱苦創業、勤儉辦校、發揚“抗大”作風和“南泥灣”精神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1982年,學校成為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府;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塔里木大學;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0年被中央確定為重點支持的新疆三所高校之一;2017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創新創業示范高校”;2018年,學校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塔里木大學原為農業部直屬高校,現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優勢,農、理、工、文、管、法、經、醫、教育、藝術、歷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塔里木大學工科樓一角(趙雙喜攝)
散發著泥土味兒的大學
60年來,這所從荒原上“長”出來的大學,始終保持著與泥土親近的精神氣質,培養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有用人才,為興疆固邊提供著智力和人才支撐。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勤動手、會實踐的要求,從半耕半讀的年代里延續至今。在塔大校史館里,名譽校長王震的批示字跡清晰——到塔大學習的學生,必須達到三個畢業,即政治思想畢業、勞動畢業和生產技術畢業,否則不算合格。
深入田間地頭,把科技服務送到基層去,解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一直是塔里木大學辦學的一個傳統。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塔里木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傳輝說:“我們的老師們,他們的科技成果,都非常接地氣,90%以上的科研項目,來自于南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實際。南疆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南疆需要什么技術,我們老師就研究開發什么技術;南疆需要什么樣的成果,我們就做好什么樣的成果轉化。”
在塔里木大學,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雞舍羊圈,引導農牧民科學種植養殖的專家、教授舉不勝舉。老百姓親切地叫他們“羊專家”、“雞教授”、“棉花紅棗老師”。


如今,塔里木大學每年都有100多人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活躍在南疆大地,被老百姓稱為“科技貼心人”。



“在我們園區,16位團隊成員中10位都是塔里木大學畢業的,我也是其中一員。能在這里為團場服務、幫助職工增收,我們很幸福。”12月13日,在阿拉爾市印象藍泊灣生態觀光園工作的齊華玲說。
“無論寒暑假,只要老百姓打個電話,我們的專家教授和科技特派員,就會收拾好行李,趕到田間地頭。”塔里木大學黨委書記趙光輝說。
塔里木大學在人才培養上緊貼南疆實際,根據南疆產業升級需要進行調整。如今,該校大力發展工科專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確保把學生培養成政治上可靠、專業上過硬、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塔里木大學就是這樣接地氣。塔里木大學離大城市很遠,但它離農牧民很近,離脫貧攻堅很近。
專業知識的傳承教授,科研項目的攻關創新,塔大人走得很扎實。無論是田間地頭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還是產業發展中急需破解的難題,塔里木大學科研工作者服務南疆的初心始終不改,堅持以科技領航建設創新化學府。
趙光輝說:“畢業之后主動到最基層,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這是我們初心不改、堅持紅色基因育人所取得的優秀成果,詮釋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導向。”
地處沙漠邊緣的塔里木大學,有兩次搬進城市辦學的機會,但都被塔大人拒絕了。


有人說塔大人有點“土”,的確,成天田間地頭跑,他們身上帶著“泥土味”。有人說,塔大離城市遠,但趙光輝卻說,塔大人離鄉村和農民近。的確,走出校園,一腳就能踏進農田;邁出實驗室,便能跨進老百姓的羊圈牛圈。
“雖然離繁華遠,但塔大人離脫貧攻堅近,離鄉村振興近。”趙光輝說,“這就是塔大人不愿‘進城’的原因,這個初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也不會忘。”
有人說塔大人“傻”,塔大人低頭不語,一如靜默的胡楊。但在他們心里,被祖國需要就是一種幸福,這可不是“傻”。

塔里木大學60年發展成就
塔里木大學為適應屯墾戍邊需要而生,卻又不止步于一所農業專業院校。60載耕耘,塔里木大學從單一學科門類到多門類學科并舉,逐步實現了農業專業院校向綜合性大學的跨越。
學校學科門類日漸多元,“招生數量連年增長,今年內地生源55%,學校的辦學實力在提高,影響力在提升。”塔里木大學學工部部長孟琪說。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塔里木大學作為南疆的特色學府,學科建設緊盯需要,培養“接地氣”人才。今年,塔里木大學為適應南疆經濟社會的發展,堅持“做優農理科強特色,做強工科重拓展,做精人文社科促繁榮,做好醫科補短板”。今年,新增設了水利水電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網絡與新媒體3個新興專業。
11個學院,58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學校經歷了條件簡陋、資金缺乏、教師流失、搬遷動蕩的坎坷,在一次次蛻變中,成長為立足區位優勢,實現科技服務南疆的特色人才庫。60年彈指間,變化卻是幾代塔大人秉持胡楊精神耕耘的結果。
一張圖
帶你讀懂塔里木大學60年發展成就
↓↓↓

看到這些
相信你和小編一樣
想要給塔里木大學瘋狂打Call!

暖心!莘莘學子真情告白母校
在上海,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新疆人,拉條子、抓飯是我最喜愛的食物,兵團故事是我最喜歡跟孫子們講的故事,因為我內心深處已保留著深深的兵團印記、濃濃的兵團情懷、新疆情懷。今天,看到母校變化這么大、發展得這么好、學習環境變得這么優,我很激動、很興奮。衷心祝愿母校越辦越好,等到70周年校慶的時候,我還來!
梁小坤
梁小坤1960年進入塔里木農墾大學農學專業學習。今年恰逢母校建校60周年,他專程從上海趕回來參加校慶活動。

塔里木大學視頻資料截圖
在校期間,總有那么一群默默奉獻知識和才華、教育我們如何做人的老師讓我們回憶和感恩,總有那么多難忘的故事讓我們至今感動。母校,謝謝您!
蘇云拜·吐熱巴依
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學生,剛從塔大畢業。

塔里木大學校園秋景(趙雙喜攝)
當我走上工作崗位,我才發現,塔大學子的身影遍布內地、邊疆、基層。塔大的學子帶著母校給予的紅色印記,在建設祖國、建設邊疆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向前邁進。母校,今生與您結緣真好!
哈比拜·玉蘇
塔里木大學2017屆法學專業畢業生

塔里木大學校園景色(趙雙喜攝)
2016年9月,我懷著對祖國大西北的熱忱與向往,踏上了駛向大新疆的列車。而如今,來到新疆已經兩年了,我很榮幸自己來到了新疆這個瓜果飄香、熱情好客的地方,來到了這所被胡楊緊緊包圍著的沙漠學府——塔里木大學,這是浩瀚大沙漠中的一片綠洲;這是塔里木河流淌著的生命;這是被胡楊包圍著的明日希望;這是叫響自身品質的天堂!
鄭宛美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20-2班學生

塔里木大學校園景色(趙雙喜攝)
我來自農村,我的父母就是農民,我的大學也是散發著泥土味的大學,我的理想是裹滿泥土的,我要為團場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許蓓
2007年畢業于塔里木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60年,漫漫求索,中流擊水;
60年,崢嶸歲月,風雨華章。
“半碗黃風半碗沙,紅色基因播種下;天山作筆雪泡茶,兵團精神傳天下。光榮塔大,光榮塔大,不斷壯大,使命重大……”這是塔里木大學的校歌,也是對這所特殊學府的深深期許。
歷經一甲子的塔里木大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面向未來,繼續打好南疆牌、走出特色路,加快建設新疆一流、南疆特色綜合性大學,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點擊觀看視頻
我們也衷心祝愿塔里木大學
下一個60年
再創奇跡
再創新的輝煌!

文│整理于新華社、央視網、新疆日報、兵團日報、塔里木大學微信公眾號、胡楊網、央廣網、塔里木大學校園網、中國教育報
圖│塔里木大學宣傳部提供
編輯| 常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