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17 作者: 瀏覽次數:次
來源:兵團日報2018年12月16日第01版
●兵團日報記者 陳瓊 通訊員 譚存正
張兆奎2017年畢業于塔里木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在團場工作已經一年多的他坦言,過去,自己在別人眼中既不能吃苦、害怕受挫,也缺乏擔當。但是在團場工作歷練后,張兆奎變了。“寶劍鋒從磨礪出,只要懷著積極的心態磨礪自己,我們90后一樣有擔當,能吃苦,可以扎根邊疆、甘于奉獻。”張兆奎說。
地處沙漠腹地的塔里木大學,用胡楊精神育人,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優秀人才。在大學老師們的言傳身教下,服務團場的種子在張兆奎心中生根發芽。“兵團的水土滋養了我,畢業后就覺得應該回到家鄉幫助職工群眾致富。”張兆奎說。
回到家鄉八師一四二團后,張兆奎成為團場棉花加工廠二車間的實習技術員。憑借勤奮和努力,他很快適應了新工作,并成為崗位能手。
2018年,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進,張兆奎萌生了去連隊的想法。他主動參加連隊“兩委”選舉,并順利成為一四二團三連副連長。
為落實好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張兆奎挨家挨戶走訪,了解三連土地情況和職工對土地劃分的想法。最終,三連拿出了符合連隊實際、保障職工利益的劃分方案,做到了讓各方滿意。
俯臥撐、仰臥起坐、5公里越野……
除了做好連隊日常工作,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烈日炎炎,張兆奎都積極帶領連隊民兵刻苦訓練。
“維穩戍邊的職責使命不能忘,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兵團人的優良傳統,增強自身軍事素質,帶好建好民兵隊伍。”張兆奎說。
為了和職工群眾打成一片,農忙季節,張兆奎每天都忙碌在田間地頭,大到新技術推廣,小到做思想工作,他都樂此不疲。
“小張年齡雖小,但思想特別活躍,也不怕吃苦,他主動幫我們干農活,還給我們想了很多致富的金點子。”連隊職工茍曉鵬說。
張兆奎承諾,今后,將花更多時間服務好職工群眾,用行動踐行胡楊精神,不辜負母校的培養。
新聞鏈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layout/201812/16/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