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兵團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
■本刊編輯部
金秋時節,塔里木河畔的胡楊林閃爍著耀眼的金黃。胡楊有著一億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新疆最古老的樹種,又稱“沙漠英雄樹”。任憑沙暴肆虐、干旱和鹽堿侵蝕,頑強地生存是其優秀品格。人們贊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
位于阿拉爾市的塔里木大學扎根南疆60年。胡楊精神不僅是對胡楊本身的真實寫照,也是塔里木大學立德樹人的精神根基,更是兵團精神在塔里木大學的集中體現。
今年是塔里木大學建校60周年。60年來,塔里木大學牢記使命、初心不改,用胡楊精神培養了一大批愛國愛疆、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用生動實踐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履行兵團職責使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貢獻。
60年追夢,扎根邊疆,艱苦奮斗,堅定步伐銘刻發展年輪。
60年求索,勇擔使命,甘于奉獻,自強不息耕耘新疆大地。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沒有人才支撐的發展是空談,實現南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需要各領域的行家里手。作為新疆和兵團特別是南疆地區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搖籃,塔里木大學肩負的使命責任重大。大學黨委一班人認為,唯有搶抓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加快推進南疆特色大學建設,培養一批“靠得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才能更好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60年來,塔大堅持用兵團精神育人,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圍繞南疆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穩步擴大辦學規模,緊盯南疆產業發展瓶頸和難題開展科研攻關,著力打造南疆人才的“蓄水池”。60年來,塔大已由一個以農學為主的院校,發展成為擁有園藝、畜牧、生物、紡織工程、食品科學、服飾與服裝設計等57個本科專業的綜合性大學,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塔大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和塔里木河河畔頑強生存、日益壯大,完成了從農業院校到綜合性大學的跨越,離繁華雖遠,但離脫貧攻堅近,離鄉村振興近。塔大人天天往地里跑,身上全是“泥土味”,走出校園,一腳就能踏進農田;邁出實驗室,便能跨進職工群眾的羊圈牛圈。60年來,塔大形成了“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勵志圖強”的優良校風,確立了“做塔里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建綜合性大學”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續的學校振興與發展之路。
60年,漫漫求索,中流擊水;60年,崢嶸歲月,風雨華章。站在新起點上的塔里木大學,要留給世人的,不僅是一所大學對往昔的回望,更多的是為新疆和兵團特別是南疆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提供堅強人才保障的生動實踐。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塔大自覺肩負起的艱巨的歷史使命和光榮的社會責任,扎根南疆、服務南疆、奉獻南疆則是塔大人矢志不渝的高尚追求。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塔大將繼續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不斷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