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院落,幾間平房。走進昆玉紅棗科技小院,塔里木大學園藝與林學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魏煜軒,正忙著和農戶一起修剪棗樹,紅棗個大飽滿,掛滿枝頭,長勢喜人。
魏煜軒的研究方向是棗樹生理與高效栽培技術,他已經在這里駐扎了近一年。無論寒暑,他始終堅守在田間地頭,歷經風吹日曬的洗禮,他的皮膚逐漸變得黢黑,這份堅韌與付出,也為他增添了幾分成熟與穩重。
2022年,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發布《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如今,全國已有1800多個科技小院。在西北邊陲新疆,塔里木大學申報的13個科技小院獲得支持建設,一批教師、研究生扎根生產一線,把論文寫在南疆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扎根土地做學問
昆玉紅棗科技小院以第十四師紅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種植模式、省力高效栽培為核心,開展新品種引種示范、密植園改造、省力化栽培模式與技術、智慧棗園管理等研究,探索建立標準示范園,進行技術示范推廣。
據魏煜軒介紹,二二四團種棗歷史悠久。目前,以“懶漢型”棗樹為主,紅棗產量比較穩定。師生們來到科技小院后,為二二四團一連帶來了“開心型”棗樹種植方法,在豐富職工群眾種植選擇時,也為連隊帶來了生機與希望。
在攻克“酸棗苗”在南疆地區的培育難題上,魏煜軒展現出了堅定的決心與毅力。他每年近乎全勤駐守科技小院,白天,他手持農具與設備,和農戶一同出門,在果園里“上竄下跳”,只為獲得一手準確數據。夜晚,他坐在簡易的“辦公桌”旁,仔細整理相關數據并及時歸檔。他將科技小院視為“實驗室”,以嚴謹細致的態度,研究解決“酸棗苗”培育問題。
“我要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林果產業發展的動力,助力職工群眾增產增收。”科技小院的建設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胡楊青年投身其中,他們帶著對農戶的真情、對農業的熱愛、對科技的執著,來到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與農戶們同勞作、同甘甜。緊密聯系和頻繁互動,不僅讓科技小院的工作更加接地氣,也讓胡楊青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農”工作。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當地農戶交流。劉清蓉 供圖
深入農家解難題
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主要以新型連棟大棚的設計、建造及環境優化設計,光熱、地熱循環利用系統和配套技術,新型“種植磚”栽培方式及配套水肥一體化技術方面展開科技研究,并與合作單位在科研項目申報和管理、日光溫室水肥一體化關鍵技術、設施瓜菜病蟲害識別、監測與綠色防控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多次科技培訓和科技服務。
“在這片以沙土地為主的區域,要實現瓜果蔬菜種植高效高產,水肥需求是極為迫切的。”王一帆、李浩達,作為大棚瓜菜科技小院的駐點研究生,他們深知水肥的重要性。兩人長期扎根日光大棚,盡管大棚內濕熱的環境讓他們極為不適應,但他們還是堅持日復一日做實驗,不斷地在作物水肥研究方面取得收獲。

圖為實踐團成員深入瓜菜大棚與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交流。李思瑾 供圖
王一帆、李浩達介紹,“針對當前土地貧瘠的現狀,我們積極探索通過科技手段改善土壤環境,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采用了水肥一體化、地埋管加熱等技術,機械化運作模式減少了人工成本,只需一人在手機上操控,即可實現定時定點全流程管理。”
王一帆、李浩達用智慧和汗水,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生機。經過不懈努力,大棚瓜菜科技小院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促進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正因如此,農民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以期引入新的種植技術。
如今,科技小院的試驗田已經成為當地的“學術交流中心”,農戶們不僅能學到實實在在的農業種植技術,還能直觀地體驗到新技術帶來的新變化。
融入產業助振興
新疆皮山無花果科技小院以無花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合作,圍繞無花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問題持續開展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實現了“學生培養-科學研究-企業生產-技術推廣-果農受益”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
過去,皮山農場設施大棚的果樹產量不佳。無花果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蔣偉嘉、羅文靜駐扎在此后,結合無花果水肥一體化、品種選育等研究方向,通過水肥實驗和樹形實驗,積極探索設施無花果優質高效高產技術,為無花果生產提供理論支撐,助力職工群眾增產增收。

圖為實踐團成員深入無花果大棚與科技小院負責人交流。李思瑾 供圖
近年來,塔里木大學園藝與林學學院每年派出專家、教授到皮山農場與無花果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開展科技服務,對無花果扦插生根率低、建園幼苗越冬成活率低、無花果肥水管理等技術瓶頸問題,進行技術指導,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無花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為了獲得科學、準確的實驗數據,蔣偉嘉、羅文靜要在科技小院與學校700多公里的路程來回奔波。當然,這不僅是無花果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紅棗科技小院和大棚瓜菜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都要面對的共同問題。
駐點研究生不懼科研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扎根小院、潛心科研。正如他們所說,“作為胡楊學子,我們早已做好吃苦的準備,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去克服。我們要善于‘自找苦吃’,扎根南疆大地,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無花果科技小院駐點研究生合影留念。劉清蓉 供圖
科技服務顯實效
隨著塔里木大學科技小院建設的不斷推進,不僅為當地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先進的科技支持,更為農戶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新疆昆玉紅棗科技小院現已建立核心示范基地4個、田間試驗示范面積300畝,示范園平均畝產量達到600公斤以上,累計推廣種植面積10萬余畝。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年產量達7萬噸,年產值超兩億元,帶動當地2000余名農戶增收致富。新疆皮山無花果科技小院現已累計培訓10余次,受益職工群眾共計2000余人,為果農解決相關問題100多個,技術指導覆蓋面積約290畝。
科技小院的建設發展,促進南疆地區農業生產取得明顯成效。新品種全面推廣、新技術廣泛運用,讓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也讓農業現代化取得長足進步,為推進南疆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明年三月份開始,塔里木大學新一批駐點研究生將分別來到昆玉紅棗科技小院、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皮山無花果科技小院等接續開展科技服務,致力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持續助力農民增產增收,助推南疆鄉村全面振興。(通訊員 趙建博 石玉星 李思瑾 劉清蓉)
新聞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dOgEBvKoRnrCwIujqvg_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