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宣傳部
時鐘,撥回百年之前,透過斑駁的歷史,我們可以依稀窺見那崢嶸歲月中的不朽身影。
一位偉人曾以犀利的筆觸為20世紀開篇的中國做了解釋:“中國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占的恥辱進入到20世紀的。”
時間轉眼來到1915年5月4日,這注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天。
這一天,是屬于青年人的高光時刻……

“今日各校學生游街,復赴曹汝霖家,因阻止入內打破電燈,曹宅焚毀、學生數人被捕。”
“章宗祥在曹宅受傷甚重”“還我青島,誓死力爭”“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運動就此爆發。
青春的火焰在燃燒,只因為這深深的愛——愛祖國,愛著千千萬萬受壓迫的人民,愛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愛著腳下這生我養我、飽經滄桑的土地。五四運動,燃燒著那個時代青年人的熱血,是那個時代青年人的青春。
人們說,青春是最美的歌。
回望五四,那個時代的青春已不可復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為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青年肩負著“復興棟梁”“強闊先鋒”的重要使命。
李大釗說:“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當代青年,當立志,立大志,立鴻鵠志,肩抗民族重任,身負國家未來。
作為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的大學,塔里木大學成為眾多青年展露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大舞臺。這里的青年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疆,這里的青年在在一代又一代老胡楊的悉心教導之下,在胡楊精神的感召下,扎根邊疆,獻身邊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今天的新青年們,腳下依然有千山萬水,心中依然有萬丈溝壑,只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定將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青春之歌。(文/穆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