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春節”系列報道
來源:胡楊?全媒體(融媒體)中心

民間不光流傳著“臘月二十八,家家把面發”的順口溜,還有“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的說法。
以前的冬天屋子里溫度低,也沒有速效發酵粉,人們只能用老酵子發面。在發面前幾天燉年肉,已經預熱好灶臺,屋里變得暖和起來,這時是發面的最好時機。“八”與“發”諧音,而“發”字寓意著“發家,發財”的吉祥話。所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發面,為過年期間的主食做準備。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家家戶戶在門楣、墻壁、窗戶,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和裁剪成各式各樣的窗花,年的氛圍一下就變得濃厚起來。
“二十八,把面發”蘊含著中國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智慧結晶,“貼花花”寄托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這些習俗不僅體現了中國年的喜慶祥和,也能夠看到中國人民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積極向上的態度。(文/車芳紅 鄭佳怡 海報設計/鄭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