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校工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興疆固邊服務
祁成年,男,漢族,中共黨員,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祁成年教授留校工作37年來,堅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治疆方略,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服務興疆固邊的偉大使命,踏遍南疆基層鄉鎮和農牧團場,送文化、送知識、送新技術、送新品種。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章、兵團優秀共產黨員、兵團優秀教師、兵團“少數民族聚居團場科技幫扶”優秀個人、兵團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各級榮譽20多項。

一、牢記使命,傾心立德樹人
作為一名教師,他始終堅守三尺講臺,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言傳身教續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篇章。在教學中,他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相融合,把課堂放到了牧場、養殖戶的畜圈,把愛國愛疆的情懷和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融入到課堂中,培養的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他教授各民族3000余名學生逐漸成長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石,在新疆各條戰線建功立業。
二、潛心科研,面向產業需求
為了更好的服務基層老百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不畏嚴寒酷暑,犧牲自己的節假日,不斷行走在南疆的牧場、養殖戶的畜圈里,掌握第一手資料,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將專業研究方向與南疆的畜牧業科技需求相結合,積極申報科研項目,主持和完成國家星火、兵團科技支撐、兵團基礎研究等各類項目12項,取得科技成果多項,獲得科技進步獎3項,制定企業標準2個,發表論文30多篇。環塔里木盆地果園生態養雞技術、肉羊健康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在南疆的推廣和應用,為脫貧攻堅產生了積極作用。
三、科技為民,服務鄉村振興
作為兵團黨委組織部選派的第十四師四十七團掛職副團長,他發揮專長,扎實推進科技扶貧工作。2年的掛職結束后,他還念念不忘當地老百姓的脫貧,主動申請科技特派員項目,繼續為四十七團做科技服務。通過4年多的砥礪奮進,使“沙海老兵”甩掉貧困帽子。為了更好為少數民族群眾服務,他主動自學少數民族語言,一口流利維吾爾語進一步拉近了他與老百姓的距離。近10年,他每年都去牧場和養殖戶送知識、送科技、送服務60多天,他在南疆團場和縣、鄉、村舉辦實用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590多場,發放科技資料18000余冊,培訓32000多人次,指導貧困戶和養殖戶1570戶和32家合作社及16個公司,牛、羊健康高效養殖35萬只,林下生態養殖家禽200萬只,解決基層一線養殖業實際困難,在南疆推廣羊品種改良、農區多胎肉羊健康高效養殖技術,助力南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南疆地區創造巨大社會經濟效益,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廣泛贊譽。

祁成年教授的先進事跡被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自治區、兵團等各級各類媒體廣泛報道,成為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先進典范,為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脫貧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被廣大農牧民親切的稱為“羊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