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動科院5月7日至8日,塔里木大學畜禽高效養殖和疫病診斷防控科技服務團隊,先后來到第三師44團5連、51團4連和紅旗農場,針對庭院家禽、林下家禽科學養殖和疫病防控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并為5個農業合作社和30余戶農牧民發放了綠殼蛋雞雞苗。科技服務團隊在44團5連和51團4連,就庭院特色家禽養殖的飼養管理、人畜分離養殖和經濟增收等方面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根據農牧民養殖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養殖方案和建議。在紅旗農場...
來源:動科院5月10日上午,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組織青年教師和學生代表在318會議室收看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動科院黨委副書記魏曉柳說,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青年工作是黨的一項戰略性工作,要落實好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做扎根邊疆、獻身邊疆的...
來源:機電院 5月10日上午,機電院師生分別在文科樓報告廳、新校區(東擴區D109室集中收看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現場直播。 機電院黨委書記王紅飆說,我們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黨的光輝旗幟指引青年,用黨的優良作風塑造青年,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要以團的百年征程和寶貴經驗教育青年,對照新時代好青年的標準,帶領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敢...
??來源:宣傳部“我們站在舞臺中央,肩上扛著使命榮光。仰望星辰大海方向,內心擁抱超越力量……”5月11日,化學化工學院學生黨支部落實黨建帶團建,帶領2020級、2021級各團支部開展“喜迎二十大,青春永向黨”主題團日活動。黨員帶領團員青年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開展了宣講團史、分享入團故事等活動。黨員領學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堅定不...
來源:宣傳部家,是什么樣子的?家是孩童成長的搖籃,是父母休憩的港灣,更是闔家幸福的源泉。家是一本用愛編寫的書,它可以讓人閱讀一生,溫暖一生,感動一生,受益一生。周寧、卜祥坤一家,正是眾多幸福家庭的一個縮影,曾榮獲2013年塔里木大學“和諧小康家庭”,2021年兵團“最美家庭”,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家庭的內涵。相守育人,播種希望周寧、卜祥坤今年40歲,是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的...
來源:園藝與林學學院園藝與林學學院黨委書記蔣學瑋說,要傾注極大熱忱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教育引導新時代胡楊青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踐行胡楊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
來源:校團委5月10日上午,校團委組織各學院團委在各學院分會場收看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廣大團員青年紛紛表示,會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模范,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
來源:經管院經管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蔣志輝說,我們要深入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堅守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導廣大胡楊青年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思想上淬煉、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經管院黨委副書記谷建杰說,青春正當時,奮斗正當時。作為一名高校思...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5月10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在新文科樓329會議室組織師生收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秦澤洪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以學生主體的需要為切入點,關心關愛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堅持為黨育人,擔當盡責,將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老兵精神融入“三全育人...
來源:科技處4月22日-28日,塔里木大學吳翠云教授帶領團隊成員退休高級農藝師程奇、王振磊副教授、張宇陽副教授和研究生應邀到十四師昆玉市“紅棗科技小院”進行紅棗種植技術培訓。由十四師發起的“巾幗科技助農直播車”走進224團和皮山農場。在十四師224團,吳翠云教授一行來到紅棗主干型結果示范園為職工進行培訓,吳翠云教授就棗園管理進行了講解。團隊研究生常年駐點在紅棗“科技小院”,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經常與職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