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兵團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徐榮山、楊璐紅夫婦在十一團團部廣場合影。/劉艷梅■本刊記者 姜蒙 實習記者 周淵 通訊員 劉艷梅“塔里木大學改變了我們,也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走向,她就像一團火焰,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0月28日下午,在一師十一團團部廣場,記者見到了徐榮山、楊璐紅這兩名從塔里木大學畢業,攜手扎根基層、立志奉獻南疆的夫妻。楊璐紅出生于四川省達州市一個山清水秀...
當代兵團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本刊記者 姜蒙?格明古麗·木合臺(左一)在為少數民族職工群眾講解新疆本地馬的飼養技術。/佚名10月22日,在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實驗室里,記者見到了哈薩克族教授格明古麗·木合臺。干練的職業套裝,自信的談吐氣質,顛覆了記者關于研究者的刻板印象。“我正在寫一篇研究阿爾泰馬的論文。”格明古麗·木合臺說,希望可以為新疆本地馬的研究貢獻一份力量。自信是格...
當代兵團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本刊記者 姜蒙 范志俊歷經60年,今日的塔里木大學已今非昔比。圖為航拍的塔大校園。/楊寶仁 趙雙喜提供“我的成長,離不開塔里木大學。每一個塔大學子離開校園后都懷著自豪感,立志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十二師三坪農場六連黨支部書記李文濤說。2014年,李文濤從塔里木大學畢業來到基層工作,到今年被選為連隊黨支部書記,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將使命時刻扛在肩頭。“能扎...
當代兵團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日前,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獸醫專業的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趙雙喜■本刊記者 姜蒙 范志俊一個立志邁向復興的民族,需要什么樣的教育來振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思考。一片亟待擺脫落后的土地,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是60年來,塔里木大學面對的問題。“給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學!”王震將軍的豪言猶在耳畔。60年過去了,這所大學辦得怎么樣?辦學規...
當代兵團 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2018年7月26日,塔里木大學舉行2018屆優秀畢業生赴南疆兵團基層“三支一扶”出征儀式。趙雙喜攝■本刊記者 姜蒙 范志俊10月21日,當東方第一縷晨曦灑向塔里木河,深秋的阿拉爾市披上了一層金黃,胡楊從沉睡中醒來,不遠處的塔里木大學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天。這是塔里木大學嶄新而平凡一天,卻也因為一批客人的到來顯得不那么平凡。這一天,教育部普通高等學...
?當代兵團 2018年11月(上)總第348期主持人語:10月,塔里木河北岸的阿拉爾市,秋風習習,滿目金黃。位于城市中心的塔里木大學校園內格外安寧。王震將軍的銅像佇立在這里。這所高校是由他親自建立的。而陪伴王震將軍的是1.5萬名莘莘學子、千余名教職員工,還有一棵棵千年不倒的胡楊。關于塔里木大學的故事,有一個既豪邁又浪漫的開始。1958年仲夏,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一座沙山上,王震將軍揮動馬鞭畫了一個圈...
兵團日報2018年11月28日第07版國學兵團●齊龍久歷繁霜鬢未衰,心情猶似小萌孩。不時偷掠春風縷,待到秋來細細裁。新聞鏈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1811/28/c48530.htm
兵團日報2018年11月28日第07版國學兵團●方國禮胡楊有淚未輕彈,生死三千耐歲寒。郁郁蔥蔥春又是,頂天立地逼云端。新聞鏈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1811/28/c48529.htm
兵團日報2018年11月28日第07版國學兵團●段一鵬大漠有神木,其名曰胡楊。偉軀摩蒼宇,遒根破洪荒。兀自立絕域,展葉潑青黃。不畏寒暑襲,何懼惡沙傷。萬難赤心在,笑傲風雪狂。三千歲月里,生命創輝煌。千年身不死,鐵骨歷滄桑。死亦不屈服,千年立斜陽。即使臥沙磧,千年仍剛強。壯哉英雄樹,中華精氣藏。新聞鏈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1811/28/c48528.htm
兵團日報2018年11月28日第07版國學兵團●符中文綠影婆娑一望新,根枝交錯立晨昏。千年歷盡風沙劫,甘獻清蔭濟后人。新聞鏈接: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c/cont/201811/28/c48527.htm